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核心提示 他觉得那些东西走过了几十年、数百年甚至数千年,还留在这个世上,又与他见面,这件事情很奇妙。 人物名片 马未都,祖籍山东荣成, 收藏专家,观复博物馆[微博]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,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,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,藏品包括陶瓷、古家具、玉器、漆器、金属器等。 马未都,人称“马爷”,有“京城第一收藏家”之美誉;...
马未都收藏专家,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,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,藏品包括陶瓷、古家具、玉器、漆器、金属器等。央视《百家讲坛》主讲人。 由上海市人民政府、台北市政府指导举办的第三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昨天在台北开幕。 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来了六百多人,台北的喜来登酒店人满为患。前两届大会在上海召开,这次走了出来,突显与国际接轨的意愿;正巧赶上台湾最著名的收藏...
近日,有报道称,马未都将苦心经营了15年的私人博物馆捐出,由基金会管理而不留给儿子,让记者对马未都肃然起敬又着实不解。虽然自己因收藏而名声大噪,但马未都对如今的“收藏热”却并不以为然。 记者:您能谈谈观复博物馆现在的情况吗? 马未都:观复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,今年进入第15个年头。这个行业发展得很快,速度超过了我最初的想象,现在全国有3000多家博物馆。在这...
15日下午,观复博物馆创办人,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来到中山,与中山300多名收藏爱好者分享了“盛世话收藏”的话题。马未都在讲座中表示,优质木材资源越来越稀少,20年后各国将会禁止砍伐并严控木材出口,现在是收藏纯木质家具的最后机会。 马未都的讲座围绕“为什么要收藏”的话题,从中国历史出发,旁征博引,回顾历代盛世对当代的启示,最终总结出收藏更多是一种...
从上世纪80年代就经常往返于深圳的收藏家马未都,11月2日在五洲宾馆登台说“收藏”。700多位深圳人在电视屏幕之下、书本之外亲聆“马说”。此次由华联置业集团主办的“华联大讲堂2008”第二讲是继第一讲李肇星专场后的又一文化盛宴。在讲座之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,马未都说,人们对收藏态度不一,有的为乐趣,有的在投资,有的为炫耀,不管...
说起“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”,可能知道的人不是很多。但是提起“马未都”,对文物收藏感兴趣的人肯定知道。马未都就是这座中国首家私立博物馆的主人。作为著名收藏家和鉴定家,圈里人谈起他来都是津津乐道。这不仅因为他创建了中国第一座私立博物馆,而且也因为他敏锐洞察真伪的眼力和颇具传奇色彩的收藏经历。 采访当天恰巧是他最忙的一天——他有17件事要办,但他还是挤...
图为观复博物馆藏品 图为马未都近影 只要说到收藏,不论是哪方面的爱好者,都应该知道北京有个叫马未都的收藏大家。 马先生收藏多年后,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民间博物馆——观复博物馆。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,与马先生一起寻寻觅觅找宝贝的人也不少,能坚持下来并有所建树的只有他一人。 1996年,当一个外国代表团访问中国的时候,他们提出想参观一下中国民间博物馆。中国官员被问住了,因为当时中国根本就没有民...
即将于10月8日、9日举办的上海2008华人收藏家大会,将盛邀华人收藏界、艺术界和投资界知名人士相聚上海国际会议中心,名家学者各抒己见,可谓是一堂极为可贵的“收藏讲经”。 更为难得的是,此次出席大会的收藏家、鉴赏家诸如王世襄、马未都等还结合自己的收藏经历,就目前广大收藏者关心的话题别开生面地先期开讲。 【关于收藏】 通过藏品解读所承载的文化密码、提升修养,是贯穿人类...
2008新年开篇的央视《百家讲坛》上,突然发现马未都开始讲收藏了。在介绍家具收藏的讲座中,马未都谈古论今,旁征博引,诙谐、自如的讲解方式将古典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展现给了观众,使家具收藏也成为一桩颇为风雅且迅速流行的活动。他的新书《百家讲坛·家具篇》被中国银行、民生银行、IDG公司、奥迪公司、丰田公司、嘉德、翰海等若干集团团购。其实家具好坏是一个人品位的基础,而提高品位最好的入门方法就是从...
2008年第一缕阳光,温暖而淡然,一如马未都先生那充满神采而又儒雅、淡定的表情。2008新年开篇的央视《百家讲坛》上,他谈古论今,旁征博引,诙谐、自如,带观众领略古典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。 紫檀座椅、青瓷大罐、丹青书卷、青铜方鼎——古玩,负载着民族历史纵横几千年文化的沉积与生命的轮回,那缜密的纹理渗透着遥远的生活气息,那泛着斑驳的铜锈记载了岁月的沧桑,用手抚摸,你可以感觉到一丝温润的人文气息——那...
马未都的收藏起于文物在中国社会几无踪迹的时候,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末,文物身份完成了文化制度和社会心理上的双重改造。在背弃的社会评价中,它的身份变得矛盾、模糊,自我否定,它的命运处在一种畸形的文化结构和社会心理中。80年代初开始收藏的马未都们其实是享用了过去长期文化破坏的恶果,他们在10年内以抄底的低价买进,得以成就批量收藏。他们的辉煌成功彰显了一种价值的回归,但对比相对命运坎坷的前一代...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